题目: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前戊戌变法的维新派(改良派)的根本不同在于(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主张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 D
解 析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l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扩展 知识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创建同盟会、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100人,除甘肃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余关内17省均有人参加。 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经大会讨论通过的章程规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 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 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大会又通过以《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2、防城起义 防城起义中国同盟会在广西边境的一次。1907年初,孙中山到河内设立机关,发动国内革命。适钦州抗捐代表前来求援,孙中山送派黄兴入钦州郭人漳营、胡毅生入廉州赵声营约同响应,委王和顺为南军都督,收集抗捐武装,并得到驻防城清军内应。 王和顺率200多人起义于王岗山,4日奔袭防城,全歼守敌,杀知县宋渐元,发布《告粤省同胞书》、《告海外同胞书》、《招降满洲将士布告》,阐明革命宗旨,四乡群众携械来投。 6月革命军挺进灵山,沿途有3000多人参军,群众争备粥饭。攻灵山3天不下,敌援大集,撤回钦州,解散各乡团,起义结束。 3、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2日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派遣黄明堂、关仁甫率四百多人,潜袭广西镇南关,起义军很快占领鸡金山的三座炮台。 清军以五千人兵力反扑镇南关,黄明堂坚守数日,枪弹告罄,在12月8日夜弃台,退至安南燕子大山。 起义失败后,满清政府要求法国政府引渡在越南的孙中山,但孙中山已经先一步离开越南到达新加坡。 满清政府又要求新加坡总督驱逐孙中山,但新加坡政府对此不予理睬。满清政府恼羞成怒,将革命军及帮助革命军送枪送水的群众全部屠杀,流血数十里! 4、河口起义 河口起义(1908年4月),又称戊申河口之役,主要指挥者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与黄兴率领起义军转战于钦州、廉州、上思一带的同时,孙中山又派黄明堂等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革命军开赴云南边境,发动了河口起义。 4月29日起义军与清军中的反正部队会合,攻克河口。在河口,起义军张贴了《中华国民军都督黄告示》。 云贵总督锡良在起义爆发后,一面调兵镇压,一面向清政府告急,清政府即派刘春霖帮办云南边防事务,令广西提督龙济光率防营增援,又命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陈夔龙接济饷械,四川、贵州地方亦派军往援。 革命军与清军在老范寨、泥巴黑、羊子街等地相持二十余日,最后被清军击败。5月26日(四月廿七日),清军占领河口。 黄明堂率600余人撤至越南境内,嗣被法国殖民当局勒逼缴械,强行遣散。河口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为辛亥云南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5、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