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充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充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河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由于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使交易规模扩大。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而提出了反对。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答案解析】 (1)特点:商路种类多,区域广;商路形成时间早,并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 原因:政治:中国较早形成国家,以及后来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国力雄厚。 经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先进发达,于工业技术先进;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 文化:中同文明先进,同时城外文明,物产等对中国有较强的吸引力。 (2)新变化:商品范围扩大;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掠夺为主转变。 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已大规模的完成。南北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交流、物种交流等)。 【分析】 【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得出:商路种类多;根据材料“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得出:区域广;根据所学得出:商路形成时间早;根据材料“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得出: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根据材料“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得出: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根据材料“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得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第二小问“原因”,可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使交易规模扩大”得出:商品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并结合所学得出: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根据材料“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得出: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根据所学得出: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第二小问“影响”,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主要是从世界的整体化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出其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